貴州劍河縣政法多措并舉扶貧脫困
今年初,貴州省黔東南州劍河縣脫貧攻堅工作順利通過第三方評估;3月3日,劍河縣經貴州省人民政府批準退出貧困縣序列,順利實現提前一年退出貧困縣目標。在全省全州全縣脫貧攻堅表彰榜上,劍河縣政法系統榮獲省州縣三級表彰先進個人25人,其中省級表彰兩人;先進集體8個,其中省級兩個。
劍河縣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、貴州省16個深度貧困縣之一,也是貴州省2019年脫貧攻堅整縣貧困退出的24個縣之一,貧困發生率33%。2019年,劍河縣政法系統認真貫徹落實縣委、縣政府“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”的總要求,著眼本職,主動作為,圍繞貧困群眾需求,以法治扶貧與真情幫扶相結合,聚焦貧困村法治大講堂、貧困戶法律咨詢、貧困戶法律援助、貧困村矛盾糾紛排查化解、涉貧案件打擊處理等方面,出臺一系列措施助推扶貧,為全縣脫貧順利摘帽出列提供堅強有力的法治保障。
在這場脫貧攻堅戰役中,全縣政法系統下派118名干警到扶貧攻堅一線任村級網格員,其中有17人任攻堅隊隊長,下沉的網格員分派到全縣60個貧困村,其中幫扶聯系村17個,幫扶貧困戶3095戶11873人。截至2020年6月底,全縣政法系統累計投入幫扶資金169萬余元,為貧困村及群眾辦實事、好事累計1200多件,2019年全縣政法系統幫扶脫貧出列2204戶8911人。
在幫扶過程中,政法機關各司其職,縣法院建立立案便民利民綠色通道,對于涉貧案件一律實行立案“綠色通道”,立案后進行調解,對調解無效的案件,及時轉交審判庭依法裁判,依法及時保護貧困當事人的合法權益。當事人立案不便的,采取主動上門立案、電話預約立案,為其提供優質高效的司法便民服務。對需要法律援助的困難當事人,在提供法律咨詢、訴訟引導的同時,積極協調法律援助機構提供法律援助,2019年為困難群眾提供法律援助124件,為貧困戶當事人緩、減、免案件受理費13萬元,確保困難群眾打得起官司。檢察機關選派檢察干警擔任貧困村寨及易地搬遷安置點的聯絡人、法律顧問,設置聯絡室或聯絡點等,方便群眾咨詢。公安機關在全縣180個村居設置警務室,明確由村五大員中的社會治理員兼任警務助理員,負責村寨治安信息搜集上報等??h司法局完善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建設,推行法律顧問入村制度。組織精通法律、熟悉業務的法律專家、律師法律服務工作者和志愿者等,擔任貧困鄉鎮、村(居)的法律顧問,協助基層組織依法管理村務,依法治理基層,減少基層不和諧不穩定因素。
此外,劍河縣委政法委牽頭下發《劍河縣法治扶貧宣傳員入村開展法治扶貧宣傳工作方案》,以鄉鎮、村組為核心,通過攻堅隊、網格員進村入戶、召開村民會、小組會、院壩會等方式,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工作,累計宣傳教育11萬余人,有效推進村民法治意識和農村良好社會風氣的提升。
與此同時,劍河政法部門還著力加大對扶貧領域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,以此增強廣大人民群眾對脫貧攻堅工作的滿意度與信心。比如,加大扶貧領域案件執行力度,對執行未能到位的案件,加大司法救助力度;辦理涉貧案件30件,最大限度地保障貧困群眾合法權益;查處阻礙脫貧攻堅領域尋釁滋事、傳播謠言、傷害脫貧攻堅干部人身權利等行為的治安案件45起,對干擾和阻礙脫貧攻堅工作的24人分批分期進行集中訓誡談話,讓群眾由“纏訪者”轉變為政策“明白人”。
劍河縣委常委、政法委書記潘勇說,脫貧不脫幫扶,法治護航奔小康,劍河縣政法系統將堅決做到摘帽不摘責任、摘帽不摘政策、摘帽不摘幫扶、摘帽不摘監管“四不摘”,繼續用真心真情推動脫貧成效持續提升,用法治扶貧的理念,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營造良好的安全環境。(法治日報)